最近有人留言询问:陈曼老师,与伴侣分手之后,内心依然无法停止思念对方,我感到十分困扰,却无法摆脱这种思绪,究竟应该怎么办?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一些有外遇的男士,即便与配偶和解,仍旧对婚外对象难以忘怀,他们或者难以彻底与对方断绝关系,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联系,或者在分开后,又无法控制地思念对方,这种矛盾的心态,让他们在是否与妻子解除婚姻,或是继续与婚外对象交往之间犹豫不决,一方面追问自己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敢光明正大地面对妻子,最终造成了一个纠缠不清的三角局面。
身为顾问,我的看法是,你纠结的并非疼爱伴侣,也非迷恋情人,而是究竟谁能带给你欢愉,谁又能填补你对自我以及现实世界的遗憾。
当你和妻子相处出现问题时,你选择出轨逃避现实;
当你和情人在一起时,你眷恋家庭的温馨,选择和情人断联;
等到回归家庭了,你又开始想念情人。
经历了两次波折,既不端正也不歪斜,你那渴望改变又束手无策的心态,始终摇摆不定。
换言之,你的犹豫不决私人调查公司-婚外情断联后忘不掉情人?这篇文章为你揭开真相,与是否喜爱无关,或许你自己都还没弄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因此对两方面都感到不满足。
或者,这两方都拥有你渴求的特质,然而你却无法将这些长处集于一身,你缺乏整合的才能,不清楚怎样与妻子进行充满激情的交流,也无法保证情人具备妻子般的专一。
归根结底,你把所有期望,都压在了他人身上,你并非由于和恋人建立了真爱才背叛东莞侦探调查,也不是由于和伴侣有了真爱才和解。
你既无法离开妻子,又难以割舍情人,根本原因在于你不清楚怎样面对婚姻日常的乏味,也不明白如何调整对人生预期的落差,因此你试图通过亲密关系来寻求一种安稳的感觉。
这个事理不清楚,你就会一直得不到安宁。
寻求解答,需摆脱情绪困扰,先设定前提,认定已倾心于第三者,决意与配偶解除关系,继而审慎探究若干议题:
•如果情人不爱你了,你还爱她吗?
•和情人遇到了和妻子同样的问题,还要找新情人吗?
•妻子和情人都不爱你,你该怎么办?
在我的过往服务经历中,面对那些情形,相当一部分人都会陷入无言。
这表明他们对于自身深陷的婚外关系是否是真爱,是否值得投入,心中是模糊的、摇摆的、缺乏清醒判断的。
因此呢,当你心里总是想着你的那个喜欢的人,不妨先扪心自问两个问题,如果你在那一刻感到有些慌乱不安,那么就表示你此刻的这种思绪,在对待感情方面的动机,并不是完全干净的。
也许婚外关系并非你真正的渴望,实际上,你内心深处渴望的,可能是被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疼爱,这种被疼爱,让你感觉无需付出、无需提升、无需担当,依然能够获得爱意。
你如此深陷其中,就是因为这种唾手可得的情感遮蔽了你的洞察力,你不再思虑前程、不再寻求突破、不再愿意倾注,它好似一种心灵上的毒瘾,难以摆脱,等到你承受它的报复而一无所有,才知悔恨已晚。
因此应当尽早终止损失,而停止损失的首要环节在于正视当前困境,并且摒弃对理想伴侣的虚幻想象。
01受害者心态渴望完美情人拯救
部分伴侣在结合之后,由于事先未曾充分认识彼此,因而难以适应婚后对方的本来面貌,常常在微小的分歧上消磨夫妻间的情谊。
比如饮食偏好左右彼此用餐感受,生活规律差异促使分房而眠——深藏个性与诉求难以显现,持续在争执里默默较力。
这些“差距”对夫妻关系影响很大,假如双方都不在意,不满情绪会不断累积。
“婚前未必真诚”、“感情误判”、“与这般人相伴岁月”——若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常会引出这类悲观的言辞和心态。
这些负面感受如同两面武器,既伤害他人也反噬自身,你会本能地形成这样的想法:她肯定是不够重视我,或许我根本不配得到她的喜欢。
当彼此心境由激烈转为不满,再变为失落,希望便随之消逝,伴侣常会中断对话,深陷非此即彼的辩解境地。
反复探究、审视、夸大争执的情节,给彼此贴上感情破裂的标签,完全忽略对方过往的奉献,只惦记自己的愿望落空,陷入自怨自艾的哀伤心境。
在两性关系心理学里,有一种“受害者心态”的说法。
这是一种有害的男女相处观念,总觉得自己吃了亏,经常把情绪寄托在另一半身上,让自己显得很可怜,习惯向对方抱怨和渲染不幸,以此换取对方的同情和重视。
这种过分在意自身感受的心态,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持续消耗他人的精力,一旦对方稍有不从,便会产生深深的沮丧,继而陷入自我折磨和指责他人。
一旦形成被动心态,内心就会变形,总想着别人要迁就自己、取悦自己、留意自己,从不反思自身,主要指望他人改变来让自己满意。
当伴侣提供这种即时且无条件的慰藉,你的被动承受感便被认可。婚外恋带来的新鲜体验、强烈快感、情感满足,使你在短时间内获得情感顶点,让你不由自主地视对方为拯救者,赋予她神圣光环,造成一种她将永远倾心于你、她让你难以忘怀、她比配偶更契合你的假象。
然而当你逐渐从热烈交往过渡到与伴侣日常相处的阶段,你便会意识到对方并非如想象般完美,那些你和伴侣在饮食起居、价值观念、生活习性方面曾经经历过的矛盾,在与情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反复出现。
然而,那种依靠强烈情感构成的短暂联结,往往更容易破裂,并且难以合力应对挑战。
这时候,难道你又要重新寻觅一个完美情人吗?
那感情失败只会不断上演!
你要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人!
只有当你填平内心情感的缺口, 明白配偶间的矛盾, 敢于正视人生挑战, 才能跳出这种情感挫败的恶性循环, 不再借婚外关系来回避难题。
02承认自己的“坏”
拥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往往有过被忽视、被过度索取的经历。
他们没有自我价值,内心自卑空虚,难以抑制地想要巴结他人,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可能被他人讨厌的缺点。
这种做法背后的思维模式在于,你内心不够自信,因此你不敢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愿望,担心受到否定,只能依靠巴结来博取重视。
而给予什么,你却犹豫着不肯坦白,又盼望对方能揣摩你的心意,借此来表明对方非常在乎你。
事与愿违的是,没有人能完全了解你的需求。
过度的努力会给对方带来心理负担,过高的心理预期和未说出口的要求会导致你内心产生巨大落差,由此引发的争吵、指责和距离感会让夫妻关系越来越疏远。
你将因此触发强烈的自我防卫反应,表现为陷入被动承受的处境,极力塑造自身为毫无过错的受害者形象,同时将对方描绘成十恶不赦的加害者。
要突破这种心态,首先就要接纳自己是个有需求的人。
获取并非必须牺牲大量利益才能得到的特权,均等贡献即可满足条件。抵制对方的道德胁迫,同时也不应自我贬低,要明确表达个人期望,避免以情感冲突代替理性沟通,转而以具体诉求为依据进行商议,将彼此的要求公开透明化,勇于创新突破,促使每次争执都能解决部分矛盾。
摆脱被动承受的心理,在敢于陈述期望之前,探究伴侣不忠的原因是很有帮助的,这能够让你更透彻地了解夫妻间的矛盾。
03在废墟里建立新的夫妻关系
为什么你和情人相处的很开心呢?
你到底想从情人那里获得什么呢?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在TED就婚外情对夫妻关系影响时谈到:
你们或许只会和一个人步入婚姻殿堂,婚外情曾让第一段姻缘画上句号,从今往后,彼此将更加开诚布公,无需再维系过去那种难以言说又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你们将构建一个全新的格局,开启一段关于个人成长和伴侣互动的全新旅程。
所以当婚外情发生,不如死马当活马医。
如何与伴侣相处,你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先弄清楚这一点,再调整与配偶的关系,或许能使分居的伴侣在瓦砾中重建连接,接着双方合作解决问题,开启一段崭新的情感旅程。
出轨一般分为几种类型:
•本能型出轨:欲望在作祟
•矛盾型出轨:和妻子积怨太深
•中年危机型出轨: 生活、工作、年龄压力得不到解决
在当前接待的咨询案例里,涉及伴侣关系不忠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关系冲突引发的出轨,二是中年阶段出现的情感危机导致的不忠行为,这些情况往往与家庭内部事务处理分歧以及个人生活层面问题密切相关。
关系中的冲突性不忠,其实是指双方因财产、后代、日常琐事等问题引发的争执。
这些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个性过于突出,缺少彼此敬重,经常将共同商议的事情,演变成单方面的专断。
比如你的学问比伴侣强,你认为孩子的培养应当多采纳你的看法。然而在交流的时候,你首先以学识为由,或许会让伴侣觉得你在显摆自己的学历,没有把她当作平等的人对待。即便你最终让步了,也会让她认为你是不愿争执、不愿商议而采取的表面顺从,你内心其实还是轻视她、不敬重她。
若你换个角度,先认可伴侣对子女的辛劳,再将你的提议表述为协助对方减轻负担,她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件事情便能在你来我往的配合中顺利完成。
你为何迷恋那个女人,难道仅仅因为她总能让你感到振奋,又或者她善于诉说自己的愿望吗?
你和妻子在热恋期时,其实也有过这种沟通方式。
婚姻生活不仅有感情,还有生计琐事,这让你们忽略了彼此的优点。
以情侣间亲密无间的交流来应对乏味的日子,这对家庭关系和人生旅程都有积极影响,毕竟日子本身是单调的,而人是充满活力的,你为生活增添多少乐趣,你的时光就会充满多少色彩。
另一种出轨,中年危机型出轨。
通常在中年阶段,或者尚未达到中年,人们会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受到岁月流逝、事业停滞、生活负担——假如对人生缺少明确方向,或者抱有过多不切实际的期望,便会使人难以认识到自身意义、归属感,甚至可能试图违反常规来寻求满足感。
这种状态虽然看似涉及不忠,却未必与婚姻有直接联系,而且从伴侣那里获得的愉悦感往往难以持久,倘若个人不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无论和谁相处,困境都不会得到化解,最终仍会感到困惑。
脱离挑选对象非此即彼的固定模式吧,你才是这种模式的掌控者,里面的事物必须由你亲自来安排。
当你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缺乏明确的目标就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无论挑选什么都会感到失落,总是犹豫不决,难以果断行事。
继而陷入迷惘、躲藏,又走进一个不同圈子婚外情断联,只能在这情感沼泽中消耗你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