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广玉
平时,你是否遭遇过推销电话的持续轰炸?不断的电话或是短信轰炸,令许多人感到烦恼。6月26日,#男性起诉金融机构因骚扰电话获赔五千元# 事件登上微博热搜,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注意,大家纷纷表示想要学习相关方法。(新民晚报)
最近,上海一位居民名叫胡先生,因为银行信用卡部门不停打电话发短信做宣传,让他非常烦,于是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后来,经过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川沙法庭的调解,银行信用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法庭上向胡先生道了歉,并且给了他5000元钱作为精神损失赔偿。
胡先生的经历,我们深有体会。他是否是第一个对骚扰电话说“不”并索赔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他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自身正当权利的行为,无疑值得大家效仿。
遇到侵扰性电话,特别是各类推销性质侵扰性电话和短信,可以说无处可逃,每个人都被侵扰过。即便对已经核实的侵扰性电话进行过滤商务调查机构-今日谈:起诉银行骚扰电话获赔5000元,教程你得知道,但侵扰性电话会不断更换,让人难以应对。不仅如此东莞请侦探,如今的侵扰性电话,很多是借助人工智能发起的,就算我们想要反击,也找不到突破口。
对于滋扰性电话,官方已有明确准则,但公众普遍选择隐忍,鲜少诉诸司法途径抗争。这背后有几重障碍,首先是收集证据的难度,其次是立案程序的繁琐,再者是维权所需付出的代价。毕竟,多数民众对相关法规缺乏了解,对证据获取、诉讼流程等环节也不熟悉,若想成功维权,往往不得不借助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的力量。因此,就算抗争胜利,或许得到的补偿也不多,甚至很有可能会承担律师费等高额的开销,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比较两个坏处,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忍受骚扰电话,这种现象其实也能明白。就像那位被胡先生告上法庭的某银行法律部门工作人员所说,这是他们公司第一次因为推销电话短信的问题被告。许多市民在遇到信用卡推销电话时,多数情况是选择隐忍,或者向一线客服人员抱怨。
幸有胡先生这般执着之人,正如他所言:“纵使百人之中仅有一人坚持原则,若众多人皆如此,规则或会因我们而调整。”对胡先生来说怎样跟小三电话取证,他期望以自身为榜样,促使每位公民都能成为抵制电话滋扰的初始者。
胡先生起诉骚扰电话并赢得赔偿的案例,对我们来说极具借鉴意义,不仅值得学习,更需要付诸实践,通过法律途径等方式,对各类骚扰电话表明态度,以此有效制止此类电话的侵扰。